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在线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在线学习平台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更加主动自觉认识把握推动创新

来源:本站提供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从正风肃纪、强力反腐、正本清源,到“四个全面”、决胜小康、脱贫攻坚;从内政国防外交,到治党治国治军等等,贯彻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的,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品质,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这应当是这个新时期、新时代、新阶段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一个时期以来提出的重大观点、重要思想、重点部署作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切实弄清楚新常态应当怎么看;弄清楚以新理念引领行动应当怎么干;弄清楚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举措是什么;弄清楚领导干部应当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第一理念”,认识创新、把握创新、推动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全过程,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第一理念更是如此,不论怎么重视、怎么强调、怎么突出都不为过。认识创新、把握创新、推动创新要全面到位,就是做到“三个重中之重”。
  把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当今时代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谁走好了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哪怕是最传统的产业——农业,也是如此。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和增加值都位居全国前列。现在,农业创新不断迸发活力,农业产业化正处在升级换代之中,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人将其概括为农业“新六产”。农业“新六产”,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概括起来就是“三链重构”:产业链延伸,即1+2+3,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价值链提升,即1×2×3,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效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应。供应链贯通,就是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
  把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山东发展面临许多矛盾,重中之重是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偏重、竞争力不强、成本过高、产能过剩,说到底是供需矛盾,是供给品质与需求质量之间的矛盾。破解供需矛盾,关键是通过创新变革,打通道路、释放潜力,打破资源型发展的路径依赖。只有狠下决心、果断出手,打破旧依赖,才能形成新的高端产业优势、绿色发展优势、环境机制竞争优势,实现山东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极为痛苦的,必须顶住压力,坚韧不拔地推进转、调、创。出路就是,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下功夫解决好要素配置扭曲的问题。这对山东来说,很有针对性,当前表现为“四高四低”。所以,我们重中之重的举措,就是优化要素配置,重塑新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这是山东省的重要机遇,必须抓好用好。(下转8版)
  (上接1版)把创新作为支持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笔者总结了企业长盛不衰的“三大法宝”:一是研发创新。强化技术同生产、成果同产品、项目同市场“三个对接”,占领产业制高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品牌战略。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打造品牌影响力。品牌是诚信和品质的体现,形成了品牌概念,就有了很强的顾客忠诚度。三是营销网络。一方面,营销处在微笑曲线的高端;另一方面,是掌握行业营销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必须作为我们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掌握了营销网络,就掌握了定价的话语权,更主要的是掌握了市场,掌握了需求升级的所在,掌握了转型升级突破口的所在。特别要引导企业善用“互联网+”,形成与“小产品”直联“大市场”的平台,打造市场控制力。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花大价钱进行并购,名义上并购的是企业、工人、设备,更重要的是研发能力、品牌效应和营销网络。
  聚焦做强创新“第一动力”,全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宝库。当前,我们强调以创新推动实践,目的是解决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根本转换问题。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
  从操作层面谋创新、抓统筹、促创新,对山东省来说,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要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由大变强”;二是“由小变精”。“由大变强”,就是抓住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全省统筹,聚焦用力。“由小变精”,就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催生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众创局面。即使不变大,也要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尖、小而强,造就成批成群的“小巨人”。这段时间的调研,感受最深的一条,就是山东体量大,各行各业各方面大的东西很多,“大”有文章可做。但同时,“小”的很弱,缺少“片”“群”的效果,需要搞些创造性的设计和谋划。统筹做好“由大变强”和“由小变精”两篇文章,打出创新驱动的“组合拳”,重点要做到“三个聚焦”。
  聚焦制造强省,创新链和产业链一起抓。制造业是山东省的家底,是立省之本、兴省之器、强省之基。山东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业是“常青树”和刚性需求的产业。所以,要把眼光放长远,靠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不断升级,真正把制造强省、“山东智造”的目标立起来,把研发和营销“微笑曲线”两端抬起来,把创新引领和开放带动“两只翅膀”展起来,加快迈向制造中高端。随着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只有通过将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业,与智慧经济、信息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对接、热情拥抱,才能迎来山东省实体经济优势再造的春天。
  聚焦“国字号”平台,“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抓。山东作为人口和教育大省,加上创新平台种类全、数量多、质量好,这是转型发展的持久支撑,关键要转化为创新驱动的现实优势。特别要用好“国字号”的“大平台”,协同做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大文章。
  聚焦创新机制,“双创引擎”一起抓。去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指导意见》,对加快推动“互联网+”行动和“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跟水、电、煤、气、交通、通讯一样重要,“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加。要抓住机遇,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创新政策,搞好制度设计,推动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新兴相结合,使“双创引擎”强起来,打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重视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做到政策、服务、环境“三个最优”。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立足点,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应当说,近年来山东省人才工作力度比较大,搭建了“泰山学者”“齐鲁英才”等平台,环境不断优化。但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抓创新,首先人才工作要强起来;要打造创新优势,首先打造人才优势、环境优势。
  全面创新意味着各类创新人才要一起抓、齐集聚。每个领域的人才工作,都应当坚持“高、新、尖、专、特”的导向,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要强力推出“人才新政”,做到政策、服务、环境“三位一体”,实现全方位的最优。一是政策最优。制定最开放、最灵活、最有效率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努力构筑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二是服务最优。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核心有两条:一条是领导干部要主动放下身段,贴近人才,爱惜人才,同人才交朋友。高端人才、大才真才是靠感情、靠事业吸引的。另一条是要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真正解决人才需求。三是环境最优。协同打造“四个生态系统”,即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突出抓好三件事,即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增收富起来,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诚信建设,创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上一篇:印度版“双创计划”加速培育创业生态圈

下一篇: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