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源
单位风采
新城新区是考虑发展需要,经由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成的空间单元,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等。近年来,各类产业新城、高铁新城、科教新城等引起广泛关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探讨新城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未来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新城新区嵌入改革开放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城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谱系。截至目前,这个谱系是以19个国家级新区为龙头,包括7个经济特区、21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1个自贸区、5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其他数以万计承担一定功能的新城新区。可以说,新城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深刻地嵌入到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又在新城新区中得到最充分、最直接的应用,新城新区因此获得发展的新动能。
与一般性的城市发展空间有所不同,新城新区有五个方面的特殊角色。一是发动机,东部主要国家级新区占所在城市GDP总量达到30%。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贡献GDP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城镇化载体,新城新区实行新的居住证等制度,吸纳了大量的进城人口。三是方案解决者,这主要是针对大城市人口压力过大、工业产业疏导、旧城改造与保护、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新城新区提供了化解的办法与途径。四是城市功能平台,通过建立产业新城、高铁新城、临港新城、科技新城等,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五是改革的试验田,许多重大的改革,包括政府职能改革、投融资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才使用制度改革等,都是从新城新区开始,再扩大到其他地区。
新城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推动新城新区再造新格局。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对于新城新区建设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新城新区要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作出贡献,有的新城新区还将承担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功能;新城新区要为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示范,国家将推动新城新区深入融入全球活动,支撑欠发达地区发展,成为新兴行业发展的排头兵;新城新区要为动力转换充当引擎,率先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带动相关区域、行业、企业实现系统性协同创新。
城镇化发展给新城新区带来新空间。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还有3亿多人要进入各类城市与新城新区。特别要看到,部分特大城市出现功能冗余现象,亟待疏解。近年来,在特大城市周边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城新区,实质上就是城市群内的新型发展空间,是城市群区域网络化、多中心发展格局在空间上的映射。
绿色智慧人文城市推动新城新区实现新形态。新城新区必须体现绿色、智慧、人文等发展价值观,走节约、集约、创新发展的道路。当前,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网络城市、创意城市、健康城市等,都在进行试点与推广。未来正是新城新区创新发展理念,叠加绿色智慧人文等元素,建设新型城市的黄金时期。
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为新城新区提供了发展的新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新城新区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发展的动力源,是成功的根本经验。新城新区建设可以充分借鉴已有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少走弯路,降低成本。同时,在规划制度、房地产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制度等方面,创新空间仍然较大。将新型城镇化改革与新城新区创新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将带来丰厚的改革创新红利。
在看到新城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同时,也不能忽视挑战。一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新城新区素以经济增速快见长,经济体量越来越大,要保持原先的发展速度并成为新的增长极,挑战越来越大。二是担负着重大发展使命。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制定了更高标准。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明确了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54项重大任务。三是需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难题。有的新城新区定位模糊,有的债务规模过大,有的土地等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创新推动新城新区发展
以国家级新区为龙头,高新区与经开区为骨干,各类功能性的新城新区为支撑的新城新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引擎,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发展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新城新区将迎来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可以说,新城新区最大的压力是创新、最主要的突破口是创新、最应该选择的路径是创新、最值得期待的前景来源是创新。
在新型城市发展目标上有创新。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经济,强化绿色监管,开展绿色评价,推广低碳管理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打造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便民惠民的新型智慧城市。
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有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新城新区在发展定位、优化布局、产业升级、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全面创新,进一步培育内生创新动力。
在开放平台的构建上有创新。充分利用交通通讯等条件,推动新城新区与城市主城区进行高效联结,深入融入大区域城镇体系中去,成为建设城市群的重要节点。要完善对外贸易综合服务措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立足于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需求,构建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强的大平台。
在共建共享的模式上有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妥有力做好新区人口安置、就业保障等工作,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当地人口与外来转移人口享受新区建设成果。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多目标的均衡发展。扩大新城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已有制度与实践成果。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和平发展